午后,窗台上的茉莉悄悄绽了两朵,我取来白瓷盖碗,捏起一撮碧螺春,沸水注入的瞬间,茶叶在水中舒展起舞,清甜的香气便漫了满室。指尖摩挲着温润的杯沿,忽然想起老茶友曾说的一句话:“人喝茶是品滋味,茶看人,品的是心性。”
图片
细想来,这话竟藏着几分深意。我们总说“品茶”,从投茶量的多少、水温的高低,到冲泡时的手法、饮茶时的姿态,每一个细节里,都藏着喝茶人的心境与修养 —— 这是 “人品茶” 的过程;而茶也像一面镜子,在水与叶的交融间,悄悄映出人的品性,这便是茶在 “品” 人。
投茶时的分寸,藏着为人的尺度。有人泡茶,总爱凭着性子来,要么抓一大把茶叶塞进壶里,泡出的茶汤浓得发苦,喝起来只剩涩味;要么只撒几片碎叶,茶水淡得像白开水,尝不出半点茶韵。其实茶有茶性,绿茶娇贵,需少投茶、用 80℃左右的温水,才能留住鲜爽;普洱醇厚,要多放些茶、用沸水焖泡,方能释放陈香。懂茶的人,会顺着茶的性子来,不多不少、不温不火,恰如其分地对待每一种茶。这像极了与人相处,懂分寸、知进退的人,总能恰到好处地顾及他人感受,既不越界,也不冷淡,让彼此都舒服。
图片
去年去山里拜访一位茶农老伯,看他泡茶时,动作慢得像在惜字如金。他先将紫砂壶用热水烫过,再用茶匙轻轻舀起茶叶,一片一片放进壶中,仿佛在摆弄珍宝。注水时,水流细得像丝线,沿着壶壁缓缓注入,生怕惊扰了茶叶。“泡茶急不得,得等茶叶慢慢醒过来。” 老伯说这话时,眼神温和,手里的动作没停,盖碗盖轻轻刮去浮沫,倒茶时茶汤分入三个小杯,不多不少,正好八分满。那杯茶喝进嘴里,不浓不淡,满口的甘醇,我忽然明白,老伯泡茶时的耐心,其实是对茶的尊重,也是他待人处事的温柔 —— 不急躁、不敷衍,认真对待每一件小事。
反观有些年轻人喝茶,总带着几分毛躁。水还没烧开就急着往壶里倒,茶叶没泡开就匆匆倒出来,喝了两口觉得不好喝,便随手把茶倒了,杯子往桌上一墩,发出 “哐当” 一声响。茶本无错,却因喝茶人的急躁,失了原本的滋味;就像与人相处时,若总是毛毛躁躁、敷衍了事,再好的关系,也会慢慢生出裂痕。
喝茶时的姿态,更能照见人的品性。真正爱茶的人,捧着茶杯时会格外小心,指尖轻扶杯壁,生怕手温影响了茶的温度;喝茶时小口慢啜,细细品味茶汤在舌尖的变化,喝完后还会轻轻咂咂嘴,回味余韵。而有些人喝茶,端起杯子就大口猛灌,茶水顺着嘴角往下滴,喝完随手把杯子一放,杯底的茶渣撒了一桌也不在意。前者是懂茶,也是懂生活;后者则少了几分对茶的敬畏,也少了几分对生活的精致。
图片
记得有一次和朋友喝茶,她不小心把茶水洒在了桌上,第一反应不是抱怨,而是赶紧拿出纸巾,小心翼翼地把水渍擦干,连桌角的茶滴也没放过。“茶是干净东西,可不能让它脏了桌子。” 她笑着说,眼里满是真诚。那一刻我忽然觉得,她擦的不只是水渍,更是对生活的珍视。而另一位朋友,曾因觉得茶不好喝,便当着茶农的面把茶泼在地上,嘴里还嘟囔着 “这什么破茶”,那副轻蔑的模样,让原本热闹的茶桌瞬间冷了场。茶本无辜,却成了他宣泄情绪的工具,也暴露了他待人的无礼与傲慢。
图片
都说 “茶如其人”,其实倒不如说 “人如其茶”。你如何对待茶,茶便如何回馈你;你如何对待生活,生活也便如何对待你。投茶有分寸的人,为人有尺度;泡茶有耐心的人,处事不急躁;品茶懂珍惜的人,待人有诚意。
窗外的茉莉香还在飘,杯中的碧螺春已凉了几分,我又续了些热水,看着茶叶再次舒展。原来人品茶,品的是茶的滋味,也是自己的心境;茶品人,品的是人的姿态,也是人的品性。往后余生,愿我们都能好好喝茶,也好好做人 —— 以分寸待茶,以真诚待人,让每一杯茶都喝出温暖,让每一段相处都藏着温柔。
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顶益所配资-配资官网开户-十大配资平台app下载-手机炒股好用的选哪款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