福耀科技大学会像改革开放初期的深圳一样,为中国闯出一条路
7 月 23 日,福耀科技大学的一则视频刷爆全网:60多岁的校长王树国,为 50 名首期本科生的录取通知书亲笔签名。
每张通知书上都印着专属编号,从 FYUST20250001 到 0050,像 50 枚沉甸甸的勋章。
更让人热血的是背面的寄语:“你们不仅仅是学生,也是这个大学形态的创建者,更将会是这个新时代的开拓者、奉献者!”
这所刚成立不久的新大学,凭什么让 636 分的高分考生放弃 985,甘愿赌上四年青春?
636 分放弃 985,他说:“赌输了就去玻璃厂”
湖南雅礼中学的王同学,今年高考考了 636 分 —— 这个分数能稳进中南大学、山东大学等 985,冲刺华南理工、厦门大学也有戏。
但他填了福耀科技大学,最后以高出投档线 1 分的成绩 “险过”。
“我就是个年轻的赌徒。” 王同学在社交平台上的话,炸出了两派网友:
有人骂他 “疯了”:“636 分读个民办大学?被洗脑了吧!”“这分数去福耀,还不如去 211 学计算机,毕业就能拿高薪。”
也有人佩服他的勇气:“就冲王树国校长零工资办学,这所学校就差不了!”“第一届学生,资源肯定倾斜,赌对了就是人生赢家。”
面对质疑,王同学看得很透,他知道这所大学刚成立,没校友资源,没就业数据,甚至连教学楼都还在收尾,但他甘愿做 “教育改革的小白鼠”。
▲福建福耀科技大学。
“成功了,20 多岁可能当助教、搞科研;失败了,大不了去福耀玻璃当工人,凭双手吃饭不丢人。”
这番话,让无数人想起当年西湖大学第一届学生 —— 同样顶着 “疯了” 的骂声,如今有人已在顶级期刊发论文。
这所新大学,凭什么让高分生 “赌一把”?
福耀科技大学 2025 年 2 月才获批,9 月就要开学,首期只招 50 名智能制造工程专业学生,却敢把分数线定到 “脚踩 985”:
广西投档线 616 分,超过华南理工(612 分)、厦门大学(610 分)、北师大(608 分);
福建投档线 632 分,比南京航空航天大学(628 分)、南京理工大学(625 分)还高。
它的底气,藏在三个 “不一般” 里:
1. 王树国校长 “零工资” 办学
这位前西安交大校长,退休后拒绝了多所名校的邀约,接下福耀校长的担子,一分工资不拿。他说:“我就是想试试,中国能不能有一所真正打通‘产学研’的大学。”
录取通知书上那句 “你们是大学形态的创建者”,正是他的教育理念 —— 不搞传统填鸭式教学,让学生参与课程设计,甚至和院士一起改实验室方案。
2. 8 亿预算砸给 50 个学生,人均 1600 万
曹德旺捐了 100 亿办这所大学,今年光本科生培养就砸 8 亿。什么概念?普通 985 人均年投入约 2 万,这里人均 1600 万,相当于每天能花 4.4 万搞科研。
实验室里,库卡机械臂、工业级 3D 打印机随便用;课程表上,一半时间在福耀工厂实操,跟着工程师调试生产线。王树国说:“别人学理论,你们直接上手造机器。”
3. 本硕博 8 年贯通,毕业直接对接产业
和传统大学不同,这里没有 “考研内卷”:只要成绩达标,就能直接读硕、读博,8 年拿到博士学位。
更狠的是,福耀集团承诺 “优先录用”,智能制造、工业互联网等岗位虚位以待,起薪比同行高 30%。
传统高校没有的 “特权”,这里全给了
对王同学这样的学生来说,福耀科技大学的吸引力,恰恰是传统 985 给不了的:
和院士 “同桌吃饭”
15 名院士、56 位全球前 2% 科学家当导师,平均 3 个学生配 1 位教授。
有家长去开放日参观,看到助教和院士在食堂讨论 “机械臂精度优化”,这在传统高校里,博士都未必有这机会。
课程自己 “说了算”
开学第一周,学生要和校长、企业高管一起改培养方案。比如觉得 “工业软件” 课时不够,马上加;觉得 “工厂实习” 安排太少,直接对接福耀生产线。
“双学位 + 产业资源” 打包送
本科毕业能拿 “工学学位 + 智能制造技能认证”,福耀的供应链企业(特斯拉、宝马等)直接认这个证,相当于提前拿到 “入职通行证”。
这些 “特权”,戳中了很多高分生的痛点:传统高校里,想进实验室要托关系,想找实习要靠父母,而在这里,资源直接摆到面前。
教育改革的 “试金石”,到底在试什么?
王树国在录取通知书上写 “你们是开拓者”,不是客套话。
这所大学的每一步,都在挑战传统教育的 “潜规则”:
不搞 “论文 KPI”:教授评职称,看能不能帮企业解决技术难题,而不是发了多少论文;
拒绝 “专业壁垒”:学生要学机械设计 + 编程 + 工业管理,毕业既能画图,又能写代码,还能管生产线;
打破 “产学研脱节”:福耀的技术难题就是学生的课题,比如 “如何让玻璃生产线节能 10%”,解出来直接申请专利,企业给奖金。
当然,风险也摆在眼前:如果 8 年后就业数据难看,第一届学生可能成 “炮灰”。
如果校企合作跟不上,所谓的 “产业资源” 就是空谈。
但就像王树国说的:“改革总要有人买单,我愿意和学生一起扛。”
教育的选择,从来不止一条路
636 分读福耀科技大学,到底值不值?现在没人能给出答案。
但这件事撕开了一个口子:原来高分生的选择,不止 “985>211>双非” 这条老路。
有人想靠名校光环考公,有人想靠新大学闯科研,没有对错,只有适合与否。
王树国校长亲笔签名的 50 份录取通知书,更像 50 张 “教育改革船票”—— 有人觉得是废纸,有人觉得是宝藏。
而那些愿意登船的年轻人,无论结果如何,这份勇气都值得鼓掌。
毕竟,中国的高等教育,从来不是靠 “稳妥” 进步的。
当年西南联大在茅草屋里上课,没人觉得能出诺贝尔奖得主;如今的福耀科技大学,或许也藏着改变未来的力量。
如果是你,636 分会选 985,还是这所新大学?评论区聊聊。
#教育创客回归赛#
顶益所配资-配资官网开户-十大配资平台app下载-手机炒股好用的选哪款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